您现在的位置是:探索 >>正文

深读丨解答-196℃的安全难题

探索5274人已围观

简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乐克 胡雯洁 通讯员 袁俊 李伟 邓莉国内餐桌上每吃掉3只小龙虾,就有1只来自潜江。而让小龙虾从夏季消费到四季常鲜的是一项生鲜冷链新技术的兴起——将液氮喷洒到食物表面,利用其-19 ...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乐克 胡雯洁

通讯员 袁俊 李伟 邓莉

国内餐桌上每吃掉3只小龙虾,深读就有1只来自潜江。丨解而让小龙虾从夏季消费到四季常鲜的答-℃是一项生鲜冷链新技术的兴起——将液氮喷洒到食物表面,利用其-196℃的安全沸点实现锁水保鲜速冻。

虾客们在潜江小龙虾餐饮店里大快朵颐。难题(通讯员 田永祥 摄)

消费者为小龙虾鲜嫩美味而叫绝时,深读却鲜为人知在液氮生产线上,丨解剪虾工们曾面临生死攸关的答-℃考验。

一场令人痛心的安全事故

以小龙虾赴一场盛夏之约,是难题夏季里最惬意的事之一。

潜江小龙虾过去养殖、深读销售“两头强”,丨解如今小龙虾预制菜兴起,答-℃冷链加工厂遍地开花,安全吸引大批劳务大军慕名而来,难题其中也包括常玉生和张平夫妻两人。去年4月30日,他们从河南省南阳市来到潜江新柳伍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剥虾工人。在高峰期,仅这一家企业就有700多名工人,同时忙碌在虾尾处理这一个车间里。

新枊伍食品集团调味虾车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去年5月20日这一天,常玉生像往常一样把活虾清洗处理后,送到液氮速冻生产线入口。他看了一下时针指向19时,还有不到1个小时就可以收班了。车间里有人说冷,班组长关闭了空调。原来腰部以下的白雾,逐渐弥漫到整个车间,2米以外都看不见人。

10多分钟后,陆续有多名员工身体出现不适。“有人晕倒了,快救人!”听到呼叫,常玉生也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呼吸困难,他赶忙从雾气中找到妻子张平,突然发现另一名工友王香芦倒在地上。夫妻两人合力抬起她,三步并作两步逃离速冻车间。

在紧急送往医院的车上,王香芦处于昏迷之中,怎么呼喊都叫不醒。常玉生便死死掐住王香芦的人中穴,直到掐出血来。“疼”,她终于有了一丝气息。

这一次生产事故造成1死18伤,事后伤者均已康复出院。据事故调查分析,因控制故障致液氮过量喷洒,而排风不畅造成大量氮气逸散至车间,叠加人为违规操作最终酿成事故。

11条守护生命的红线

事故调查报告列出问题清单:缺乏液氮泄漏风险管控,没有岗位风险培训、应急预案和物资准备,企业冒险生产……

“结合事故调查暴露的问题,全省展开涉液氮速冻全行业风险排查。”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迅速成立专班全面摸底全省涉液氮速冻生产企业,并联合高校、企业、制冷行业协会等,共同把脉问诊拿出治理“药方”。

新枊伍集团调味虾车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宋效忠 摄)

“空气中氮含量78%,如氮浓度过高,会引起窒息风险,但这并没引起行业足够重视。”参与本次《涉液氮速冻隧道线企业安全技术管理指引》起草的专家、中国轻工业武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暖通专业总工程师肖能辉直言,“制冷企业购进成套设备后,应依据实际作业环境管控氮气逃逸,但不少企业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无从下手。”

为了找到一条有效治理路径,专班多次到企业调研,先后开了5场座谈会,广泛征求高校、安全技术机构和企业意见,并结合《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易稿10余次,历时180多天,省应急管理厅制定了《涉液氮速冻隧道线企业安全技术管理指引》。

该《指引》涵盖氧气浓度检测报警仪、通排风系统、紧急切断和停车功能、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11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技术规范。明确冷冻车间保持负压,避免超浓度氮气无法扩散。

调研中,专家组发现,排风设备会出现低温冰冻问题,继而导致氮气浓度超标。为此,《指引》要求实施排风系统电流监测方案,设置固定式氧浓度监测,并联动液氮管线紧急切断阀。一旦氧气含量降低到危险水平,自动切断液氮供应。

针对白雾下盲目施救的问题,《指引》还完善了应急预案各项制度,明确了红外热成像仪、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应急救援装备清单。

生鲜农产品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

5月20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探访了新柳伍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的老液氮速冻生产线被拆除,在占地238亩的新工厂中,投入2600万元的4条新液氮速冻生产线已经建成。

“严格按照新标准,从暖通工程、监测预警等硬件提升,到运行规范、应急预案等制度完善,逐项实施安全升级改造。”公司董事长助理陈清指着3300平方米的速冻车间说,“你看,分装处理好的小龙虾,由机器自动添加食用油及调味料,进入全封闭的速冻车间处理,速冻环节实现无人化。”

新枊伍集团调味虾车间。(通讯员 田永祥 摄)

曾经无比担忧的陈清现在满心感激,监管部门一头扎进来调查研究,聚力破解难题,帮助企业提升安全水平,让这家“鲜货郎”企业痛定思痛,走出了停产整顿困境。

“液氮用量很大,平均每吨小龙虾需要消耗2吨液氮。”陈清表示,只有解决安全问题,才能让总投资5.5亿元、年加工18万吨速冻小龙虾和速冻淡水鱼的一期项目顺利投产运行。在液氮速冻保鲜技术加持下,鲜活小龙虾变成鲜美的麻辣虾、蒜蓉虾、十三香、麻辣虾尾等预制菜发往全国各地。“预计今年全年小龙虾单品销售可以突破2亿元。”陈清对未来充满信心。

液氮速冻,成为我省生鲜农产品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近3年来,我省新增45家液氮速冻企业,这些企业多为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重要出口企业,分布在潜江、仙桃、荆州、黄冈、武汉、宜昌等地,其中潜江共有14家小龙虾加工企业,荆州15家企业也以水产品加工出口为主。

“企业既是制定《指引》标准的参与者,也在各地应急管理部门帮助下,严格执行了新规改造。”省应急管理厅工贸处负责人告诉记者。

“全国首个液氮速冻规范在我省率先实施,不仅敢为人先,而且意义重大。”湖北省制冷学会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焕新认为,液氮速冻是冷链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厘清发展安全的边界,为预制菜等生鲜食品深加工产业铺平了一条高速赛道。

找到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更优解

□ 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面对生产安全隐患,面对企业安全事故,是一罚了之、一关了之,还是把脉问诊、开出“药方”?这是一道关乎安全与发展的治理命题,考验相关职能部门的履职水平和责任担当。

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丝一毫不能放松。面对危及生命的安全生产隐患,不能退半步、慢半拍,必须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将预防做在前,将隐患除在潜。查风险、防风险,破难题、找对策,省应急管理部门前移治理关口,坚持政企双向联动,组织百余专家团队深度调研,历时半年攻克小龙虾速冻生产领域的安全难题,出台全国首个液氮速冻安全技术规范,不仅为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安全护航,更为产业链上万千劳动者加上了人身“安全阀”。

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坚决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不是一句口号,需要不断提升应对安全风险的治理能力。我们既不能为了发展不顾潜在风险,也不能为了安全而在发展上裹足不前。各领域、各单位在面对安全与发展的问题时,既要有“守”,也要有“为”。“守”,是守住底线,绝不能为了发展,为了一时利益,而漠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是担当善为,以积极有效的风险化解能力,以攻坚克难的问题破解能力,以见微知著的风险预判能力,为安全堤坝筑基,为发展事业添力。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发现风险,查处风险,最终还是要化解风险。从一起安全事故到一项全国性安全技术规范出台,这个过程让人们看到,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多一些挺膺担当的意识,多一些服务发展的考量,多一些统筹联动的举措,不断提高防范和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就能在有“守”有“为”中,为统筹发展与安全找到更优解。

相关报道>>

一起事故催生全国首个液氮速冻安全规范

Tags: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