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富拓外汇跟单】2月观察中国消费业投融资 正文

【富拓外汇跟单】2月观察中国消费业投融资

时间:2024-06-27 16:26:02 来源:网络整理编辑:休闲

核心提示

核心提示:出血也要上市吗?作者 | 张丹华。 编辑 | 卢旭成。核心点:1. 投融资38起,披露的投融资金额约5.5亿元,同比下降33.3 富拓外汇跟单

核心提示:出血也要上市吗?作者 | 张丹华。月观

编辑 | 卢旭成。察中

核心点:

1. 投融资38起,国消富拓外汇跟单披露的费业投融资金额约5.5亿元,同比下降33.3%和58.1%,投融同比下降38.7%和73.5%。月观

2. 在食品饮料领域,察中两家新三板上市,国消IPO终止“认养一头牛”。费业

3. 在餐饮轨道上,投融上海阿姨和茶百道递表,月观“老叔叔”成为中国快餐的察中第一股。

4. 在服务提供商领域,国消投融资数量下降,费业两家冲刺港交所。投融

5. 在美容护理领域,美容品牌集体涨价,欧莱雅加码本土香水香水品牌。

6. 三家企业获得消费级智能硬件融资,“绿联科技”提交注册。

7. 跨境出海,智能健身产品出海企业“之乐科技”获融资,两家服务商递表。

8. 母婴,三家企业融资,便宜纸尿裤品牌“新世好母婴”提交招股说明书。

9. IPO相关事件18起,消费企业纠结于“北上”还是转港股。

投融资38起,披露融资金额约5.5亿元。

来源:企业查询、天眼查询、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共信息,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受春节假期影响,投融资数量和金额均有所下降。据蓝鲨消费不完全统计,2024年2月1日至2月29日,新消费领域公开投融资事件38起,同比下降33.3%,环比下降38.7%。富拓外汇跟单

来源:企业查询、天眼查询、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共信息,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从细分领域来看,1月份食品饮料、餐饮等相关项目在消费领域的投融资活动中所占比例仍然最高,但与上月相比,两者的投融资数量持续减少。2024年1月,食品饮料、餐饮领域分别有13起和8起投融资活动。

除食品饮料和餐饮外,本月消费行业上下游服务提供商、美容个人护理、消费智能硬件、跨境出海、宠物等领域的投融资数量也有所不同程度的减少。

与上个月相比,母婴、服装、鞋帽均有两起投融资事件。

来源:企业查询、天眼查询、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共信息,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在融资轮次方面,从公开融资轮次来看,投融资主要集中在天使轮和A轮,超过三分之一的投融资轮次未知。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在纽交所上市的新三板有4家,其中一家在纽交所上市。

上市企业分别是复合调味品综合供应商“特色浓”、海洋健康食品制造商“海宝股份”、中国快餐连锁品牌“老叔叔”和不锈钢日用器皿经营者“安生科技”。

与此同时,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体育”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市值63亿美元。安踏集团作为亚玛芬的最大股东,进一步实现了全球战略布局。

此外,3C消费电子产品研发商“绿联科技”本月提交注册,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来源:企业查询、天眼查询、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共信息,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在融资金额方面,如果不考虑上市和上市企业,据蓝鲨消费估计,2024年2月,新消费领域公开融资金额的12起融资事件中,融资金额约为5.5亿元。

其中,三分之二的投融资事件未公布投融资金额。在公布的投融资金额中,超过21%的投融资金额为1000万,三起投融资事件金额为100万,三起投融资事件为1亿元(含近1亿)。

表5:新消费项目于2024年2月获得1亿元融资。

来源:企业查询、天眼查询、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共信息,蓝鲨消费整理制图,这里的1亿元含近1亿元(≥8000万人民币)。

与上月相比,本月1亿元投融资事件减少,上月1亿元投融资事件5起。

来源:企业查询、天眼查询、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共信息,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在地理上,上海、广州、北京、深圳的投融资数量最多。分别有7家、4家、4家和3家消费企业获得融资。然而,与上个月相比,除北京外,其他三个城市的投融资数量明显减少。

从省级行政单位来看,上海、广东、北京、山东、江苏、浙江的投融资数量最多,共有29起投融资事件,占3/4以上。特别是在山东,投融资数量从上个月的1次增加到本月的4次。

从城市角度看,长三角投融资最多,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占39.5%,其次是珠江三角洲,其次是7个,京津冀、川渝分别投融资4个和3个。

主要细分轨道投融资概况。

1、食品饮料:两家上市新三板,“养一头牛”终止IPO。

表7:食品饮料项目于2024年2月投融资。

来源:企业查询、天眼查询、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共信息,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在一级市场上,上游农产品原料企业和主要健康理念的食品饮料企业仍受到资本的关注。从事小麦产品加工经营的“中裕食品”、“柠檬生物”是一家优质果胶制造商,先后获得融资。以养生健康理念为主的“十剂堂”、“安德食品”、“草本未来”,无糖调味品企业“爱乐甜”获得资本青睐。

IPO方面,新三板上市2家企业,IPO终止1家,IPO持续推广5家。复合调料企业“特色浓”、春节前,海洋健康食品制造商“海宝股份”上市。IPO审核终止,“认养一头牛”撤回资料。香料制造商“中草药香料”上市委会议批准,将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区域乳制品企业“菊乐股份”再次被询问,“百菲乳制品行业”新第三董事会申请受理;果蔬罐头研究制造商“丰岛食品”、询问海洋微藻和微生物企业“润科生物”。

2、餐饮轨道:香港证券交易所现制茶,老叔叔在新三板上市后冲刺北交所。

表8:餐饮项目于2024年2月获得投融资。

来源:企业查询、天眼查询、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共信息,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假如公开信息属实,本月餐饮领域投融资事件7起。

新中式茶饮料聚集在一起冲刺港交所。其中,“沪上阿姨”于2月14日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次日公开C轮融资1.22亿元。与此同时,2月23日,“茶百道”还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说明书。到目前为止,随着1月份提交招股说明书的“蜜雪冰城”和“古茶”,香港证券交易所已有4个新的中国茶叶品牌排队上市。

老叔叔在新三板上市后,冲刺北交所。2月22日,中国连锁快餐“老叔叔”在新三板上市;同时,2月26日,受理老叔叔北交所上市咨询备案申请材料,正式进入咨询阶段。

3、服务提供商:投融资数量下降,两家企业提交招股说明书。

表9:2024年2月,消费轨道获得融资的服务商。

来源:企业查询、天眼查询、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共信息,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据蓝鲨消费不完全统计,2024年2月,消费产业链上下游有6家服务商获得融资。与1月份的13家相比,数量有所减少;但与2023年12月的5家基本持平。

在IPO方面,“吉宏股份”从事跨境社交电子商务业务和纸质快速消费品包装业务、B2C出口电子商务供应链解决方案供应商“易达云”先后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

从一级市场和IPO进展的角度来看,服务于消费行业的包装材料供应商继续活跃在资本市场。本月先有“吉宏股份”提交招股说明书,再有“红创包装”获新希望集团投资。

4、美容护理:欧莱雅投资本土香氛品牌“观夏”。

表10:2024年2月,在消费领域获得融资的美容个人护理项目。

来源:企业查询、天眼查询、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共信息,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2月份,美妆个护领域投融资事件4起,较上月6起有所减少。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事件是欧莱雅集团宣布投资香水品牌“观夏”,加大中国市场。这是欧莱雅推出的第二个中国香水香水品牌,第一个是“闻献”,两者都面向中高端市场。

5、消费智能硬件:3起投融资事件,“绿联科技”提交注册。

表11:消费智能硬件企业于2024年2月获得融资。

来源:企业查询、天眼查询、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共信息,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2月,与1月10日相比,共有3家消费级智能硬件企业获得融资,明显减少。

IPO方面,3C消费电子产品研产销企业“绿联科技”提交注册,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6、跨境出海:投资“之乐科技”,两家出海服务商提交招股说明书。

表12:2024年2月消费海外投融资相关事件。

来源:企业查询、天眼查询、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共信息,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1月份,消费跨境出海,投融资事件2起,IPO事件2起。

首先,智能健身器材出海品牌“之乐科技”获得嘉御资本数千万A 轮融资。随后,跨境SaaS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商店秘密”宣布收购跨信通一站式合规平台的大部分股权,帮助海外卖家在各个业务环节实现合规,降低风险。

“吉宏股份”是跨境社交电商业务和纸快消品包装企业、B2C出口电商供应链解决方案供应商“易达云”先后提交招股说明书,冲刺港交所。

7、母婴:三家企业融资,“新世好母婴”拟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表13:母婴项目于2024年2月在消费领域获得融资。

来源:企业查询、天眼查询、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共信息,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今年2月,母婴轨道共有3起投融资事件。

在廉价消费时代,经济型纸尿裤公司“新世好母婴”于2月8日上市,计划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2023年前三季度收入4.88亿元。相比之下,报告期内业绩稳步增长,但产能利用率低。

IPO相关事件18起,企业纠结于“北上”还是转港股。

表14:2024年2月新消费领域IPO相关事件。

来源:公开信息,如企业查询、天眼查询、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蓝鲨消费整理制图,排名没有顺序,只是为了便于分类。

据蓝鲨消费不完全统计,2月份,18家消费行业企业IPO取得新进展。其中,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有4家,1家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1家登记,1家上市委会议通过,2家终止审计,5家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表格。

自2023年以来,限制“红黄灯行业”主板上市和中国证监会发布政策分阶段收紧IPO,使大量消费企业从上海和深圳撤回上市申请,纠结是“北”还是“香港”,两者在板块定位、上市门槛、上市周期、流动性、市盈率、锁定期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1、新三板上市4家企业,北交所上市计划启动2家。

2023年9月,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两周年之际,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北京证券交易所高质量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深化改革19条》)。同时,北京证券交易所和全国股份转让公司发布了首批八项改革创新措施,优化了北京证券交易所的门槛、审计速度和流动性。

沪深上市受阻,再加上北交所改革,不少企业选择以新三板为跳板转战北交所。

具体到消费行业,二月,“特味浓”、“海宝股”、“老娘舅”、“安胜科技”先后在新三板上市。四家上市企业的盈利规模均符合北方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财务条件;“特色”和“老叔叔”立即启动北方证券交易所上市,提交上市咨询备案申请材料并受理。目前,他们已进入上市咨询阶段。

然而,北方证券交易所的定位是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专业化、特新型企业的主阵地,要求企业具有创新性。纵观2023年在北交所上市的消费企业,面向消费者的消费品牌并不多,主要是产业链上游的种植、原材料企业和中游的加工制造。许多消费品牌缺乏创新,天花板不高,与北交所板块定位的契合度不高。

2、五家公司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表格,大市值公司选择香港股票的确定性更高。

与北交所相比,香港证券交易所的行业包容性更高。随着A股IPO的收紧,由于行业属性、财务状况、规模等原因,许多大市值消费企业选择港股上市。

本月,共有5家消费者企业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了招股说明书,特别是现有的茶叶轨道。“上海阿姨”和“茶百道”本月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根据1月份的数据,四个现有的茶叶品牌在香港股市排队上市。

在a股上市有限的背景下,选择港股的确定性更高。同时,香港是寻求海外全球布局的消费企业之一,可以从海外融资环境和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帮助国际化战略。

然而,受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情况的影响,目前香港股市上市步伐放缓,上市周期变长。许多企业只有在多次提交表格后才能上市。在这方面,消费企业也应该做好心理准备。